標題:

請問長恨歌是誰寫的~

發問:

如題~~~ 請問長恨歌是誰寫的~ 是不是文天祥?

最佳解答: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陝西渭南縣附近),生於唐代宗大歷七年,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長慶時,累遷杭﹑蘇二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他的詩歌現存進3000首,在唐代首屈一指。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諷諭,閒適,感傷和雜律四類。他最為重視的是諷諭詩。代表作《新樂府》50首,集中體現了詩人「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的詩歌理論,對當時社會的諸多問題提出了比較系統的規諫之辭。如《賣炭翁》序為﹕「苦宮市也」,揭露朝廷以宮市方式強行劫奪百姓資財。但《新樂府》詩也存在著從理念出發,形象性和感染力不足的缺憾。白居易的感傷詩中最有名的是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長恨歌》。描寫當時人們最感興趣的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故事。前半篇對唐玄宗的好色荒淫,不理朝政而導致安史之亂有所諷刺,這是引起「長恨」的原因。後半篇卻以充滿同情筆法描寫唐玄宗的相思之情,使全詩的主題思想從諷刺轉為同情和美化李,楊的執著愛情。這是長恨的正文。在藝術的表現上,前半篇寫實,後半篇穿插虛構的情節和幻想的仙境。全詩語言聲調優美,抒情和敘事交融一體,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其他解答:

aa.jpg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從小就常常聽到或看到這兩句話,或出現在電視劇,或出現在小說,可是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只覺得念起來滿溜的,卻完全無法理解其中的意涵。念高職的時候,對中國詩詞漸漸發生了興趣,在閱讀一些唐詩時,才知道這兩句話原來是出自<長恨歌>,也曾試著將它背下來,不過卻只是為了炫耀而已。 高職四年級時,不可避免的,我也投入了升學考試的行列,在補習班時,曾有一位老師將白居易的<長恨歌>和吳偉業的<圓圓曲>並稱為中國有史以來寫女性寫得最美的兩首詩,又再度勾起了我對這首詩的興趣,可惜接踵而來的考試、測驗,讓我一直抽不出空來讀它。一直到四年後的現在,我進了中文系,當文學史老師告訴我們要做學期報告時,我的腦中立刻浮現<長恨歌>這三個字,心想,終於可以了確一番心願了! 歷來,有許多的人將<長恨歌>認為是一首史詩,並且認為其中含有諷喻的成份,但個人一向不喜歡這種說法,雖然由「漢皇重色思傾國」和「從此君王不早朝」等詞句中,不難發現白居易對於唐明皇只重女色的指責,但是這在<長恨歌>全首當中,只佔寥寥數句,比例甚低,而有更大的部分是在描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個人認為<長恨歌>之所以為美,之所以風行,乃在其中對於唐明皇和楊貴妃兩人愛情的描述,因為一般百姓對於政治可能不會有太大的瞭解,但是愛情,卻是人人都有機會懂。因此,若讓我來說,我會將<長恨歌>歸類於愛情詩,畢竟,在我第一次接觸到它時,深深觸動我心絃的,是李、楊兩人的愛情,而不是白居易對政治的諷喻。 正因為這樣,本篇文章,首先論白居易作長恨歌的原因,再用愛情詩的觀點為主,來探討<長恨歌>中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並且配合唐代其他有關李、楊兩人故事的詩歌以及一些史實來研究。說到研究<長恨歌>,那麼不可不讀陳寅恪先生的《元白詩箋證稿》,這本書的第一章中,對白居易<長恨歌>有詳盡的研究及解說。本篇文章只就個人的觀點,對<長恨歌>做另一個角度的解讀,當然,由於本人還是學生,觀念及才識難免有不足之處,尚請各位前輩學者,不吝指正。 二、白居易創作長恨歌的動機 談到<長恨歌>,就會馬上令人聯想到陳鴻的<長恨傳>,其實,<長恨傳>和<長恨歌>是二而一的關係,讀<長恨歌>而不讀<長恨傳>,總是讓人感覺少些了什麼似的,而對於白居易作長恨歌的動機,<長恨傳>中有這樣的描寫: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樂天自校書郎尉于盩屋。鴻與瑯琊王質夫家於是邑,暇日相攜遊仙遊寺,話及此事,相與感嘆。質夫舉酒於樂天前日: 「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於世。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樂天因為<長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於將來者也。歌既成,使鴻穿傳焉。世所不聞者,予非開元遺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紀>在。今但傳<長恨歌>云爾。[1] 這段話說明了<長恨歌>的創作是白居易和陳鴻、王質夫三人遊仙遊寺時,談論到唐明皇與楊貴妃兩人的愛情故事,心生感嘆,王質夫擔心這件「希代之事,如果沒有一個「出世之才」將之記錄下來,那麼就會「與時消沒,因此要求白居易作<長恨歌>。這麼看來,白居易作<長恨歌>彷彿是應王質夫的要求而作,但是我們若從詩人的內心世界來看,恐怕並非如此。在陳鴻的<長恨傳>中,很明顯的寫出白居易到達盩屋的時間是在元和元年的十二月,那麼可以推算出他們遊仙遊寺的時間不是元和元年的冬天就是元和二年的春天。再者,用常理推斷,在寒風刺骨的冬天,幾個好友相聚,大半是圍著爐火,或飲酒,或喝茶,恐怕不會相攜出遊, 因此時間是在元和二年春天的機率大一些。試想,在春暖花開的時候,和好友共遊名勝,這件事情本身就能讓人有寫詩的念頭,再加上談到悽美的愛情故事,不禁深深的觸動詩人的心絃,當是之時,白居易三十五、六歲(元和元年白居易三十五歲),心中正是充滿著熱情,此外,由於唐人晚婚,白居易當時尚未結婚(白居易是到元和三年三十七歲時才結婚),再加上青年得意,因此難免對愛情有著美麗的憧憬,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若不是心中對愛情有著深深的感觸,實在很難令人想像如何能夠寫出這樣一首美麗的詩歌。 再者,白居易本身才華洋溢,以作詩為己任,並且對於當時的詩壇頗不以為然,在與元九書中曾這樣寫著:「僕常痛詩道崩壞,忽忽憤發,或食輟哺,夜輟寢,不量才力,欲扶起之。」[2]可見白居易很想在詩歌的創作上有一番作為,並且非常自負於自己的才華,因此,當王質夫說: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於世。」這句話時,白居易由於自負自己是「不世之才」,也認為自己能夠使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透過他的生花妙筆而更加生動,流傳萬世,所以就動筆寫了<長恨歌>。從這幾點看來,我們可以說,白居易創作的動機是在美麗的風景,美麗的故事,美麗的戀情之下,而白居易作<長恨歌>,不但是要傳頌李、楊兩人的愛情故事,更希望透過自己的創作,能讓這個故事更出色、更感人。 陳寅恪先生在元白詩箋證稿中曾說道: 自來文人作品,其最能為他人所欣賞,最能於世間流播者,未必即是其本身所最得意,最自負自誇者。若夫樂天之長恨歌,則據其自述之語,實係自許以為壓卷之傑構,而亦為當時之人所極欣賞,且流播最廣之作品。此無怪乎歷千歲之久至於今日,仍熟誦於赤縣神州及雞林海外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元徽之白氏長慶集序中語。)也。[3]白居易在「編集拙詩成十五卷因題卷未戲贈元九李二十」詩中曾說:「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每被元老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間富貴應無分,身後文章合有名。莫怪氣粗言語大,新排十五卷詩成。」[4]在首句中就標出了<長恨歌>,把<長恨歌>和他的得意作品<秦中吟>並稱,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長恨歌>在白居易心中的份量,可以看出白居易欲以<長恨歌>而聞名詩壇的用心。也的確,在白居易的創作下,把唐明皇和楊貴妃兩人的愛情故事將之美化, 給予它一個全新的風貌,是古詩中唯美唯情的偉大作品,也正是由於他將感情投注於其中,<長恨歌>才能流傳千古,因為一切客觀的環境都可能會改變,只有人們的感情,是亙古不變的。|||||唐朝 白居易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陝西渭南縣附近),生於唐代宗大歷七年 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 《長恨歌》。描寫當時人們最感興趣的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故事。前半篇對唐玄宗的好色荒淫,不理朝政而導致安史之亂有所諷刺,這是引起「長恨」的原因。後半篇卻以充滿同情筆法描寫唐玄宗的相思之情,使全詩的主題思想從諷刺轉為同情和美化李,楊的執著愛情。|||||是白居易寫的七言古詩喔 超級長的 但是我覺得真的寫的很好耶|||||長恨歌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佪,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乾,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朝的白居易 不是文天祥 文天祥是寫正氣歌|||||nono~是白居易!! 以前有背過,背到快腦充血><''FBEFE3C2E0474026
arrow
arrow

    ceui4w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