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aa.jpg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有關 白居易 的

發問:

有關白居易的生平 列舉一些有名的人物所作之詩詞評論他的文章或品行 或一些考試常考的重要事項 謝謝幫忙阿.... 更新: ㄜ....那頻論ㄋ

最佳解答:

白居易 (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陝西渭南縣附近),生於唐代宗大歷七年,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長慶時,累遷杭﹑蘇二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 他的詩歌現存進3000首,在唐代首屈一指。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諷諭,閒適,感傷和雜律四類。他最為重視的是諷諭詩。代表作《新樂府》50首,集中體現了詩人「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的詩歌理論,對當時社會的諸多問題提出了比較系統的規諫之辭。 如《賣炭翁》序為﹕「苦宮市也」,揭露朝廷以宮市方式強行劫奪百姓資財。但《新樂府》詩也存在著從理念出發,形象性和感染力不足的缺憾。白居易的感傷詩中最有名的是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長恨歌》。描寫當時人們最感興趣的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故事。前半篇對唐玄宗的好色荒淫,不理朝政而導致安史之亂有所諷刺,這是引起「長恨」的原因。後半篇卻以充滿同情筆法描寫唐玄宗的相思之情,使全詩的主題思想從諷刺轉為同情和美化李,楊的執著愛情。這是長恨的正文。在藝術的表現上,前半篇寫實,後半篇穿插虛構的情節和幻想的仙境。全詩語言聲調優美,抒情和敘事交融一體,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白居易的詩歌平易淺進,在當時已經流播很廣,甚至遠及「日本,暹羅(泰國)諸國」。但他影響最大的是新樂府詩。 有名詩選: 1.長恨歌(唐詩中最長滴!) 太長,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26/c4072.htm 2.買花 http://www.minghui-school.org/school/article/2005/8/21/46688.html 3.琵琶行(唐詩中第二長滴!)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26/c4073.htm 僧惠洪「冷齋夜話」卷一︰ 白樂天每作詩,令一老嫗解之,問曰︰「解否?」 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 倚聲填詞之風,至中唐而漸盛。

其他解答:

杜甫之後,承襲寫實風格的詩人,首推白居易,他的作品最能反映民間的疾苦,在中唐詩壇,他的成就可說無人可比。 白居易是個天才兒童,生下來六、七個月便能認字,在母親的教導下,五、六歲時就學作詩。十六歲時到京城長安,拿自己詩去拜訪顧況,顧況當時在詩壇名聲很大,他看到白居易時,就用「居易」二字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但等他看到白居易的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贊嘆說:「有才如此,居天下也不難!」從此白居易的詩名傳遍長安城。 後來參加科考,當了官,膾炙人口的「長恨歌」,就是擔任盩厔縣尉時完成的,當時這首詩風靡整個社會。數年後因冒犯當權者,被貶到江州,在這裡寫下另一首名傳全國的「琵琶行」。像「大珠小珠落玉盤」、「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名句, 直到今天在報章雜誌或言談中,我們依然常聽到看到。 在古代,白居易算是長壽的人,活了七十多歲,晚年體弱多病,生性喜歡喝酒,因此寫了一篇「醉吟先生傳」,作為自己的身世告白,如同陶淵明寫「五柳先生傳」一樣。他死後墓旁的碑石上就是刻著「醉吟先生傳」。FBEFE3C2E0474026
arrow
arrow

    ceui4w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